南國八月,悶熱潮濕。第二炮兵某器材倉庫武器備件庫房內卻是28攝氏度,濕度65%,各項技術指標完全符合存儲要求。該倉庫主任單占嶺告訴筆者,這是他們將備件物資套上“保鮮膜”,放入庫房這個“恒溫箱”后帶來的直接效果。
該倉庫是第二炮兵重要戰略保障力量,幾十棟庫房存儲著萬余個品名,總價過億元的導彈武器備件。組建之初,因為專業新、經驗少,幾乎是沿用了自然通風、日光除濕等老辦法。隨著氣溫的攀高,這些辦法卻難以使儲存物資達到理想的存儲效果。
為此,他們派出技術人員赴南京、武漢等備件生產廠家取經,邀請專家教授來隊送寶,召開戰儲備件物資現場會實地論證、集智攻關。很快,一個全新的備件物資存儲模式孕育而生。
在專家的建議下,該倉庫投資300余萬元在4棟精密備件庫房安裝了中央空調,從德國引進了先進的真空 發泡機。他們針對備件物資儲存條件進行分類,并制定詳細的“庫房恒溫實施細則”;針對戰儲備件包裝不規范,不利于長期儲存和管理實際,制訂了維護保養和二次包裝計劃,對每件物資經過嚴格的通電檢測、計量檢定后抽真空封裝,而后再進行發泡封存,確保了武器備件時刻處于良好的戰技術性能狀態。 |